10 月 4 日至 7 日,2021 年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三大獎項陸續揭曉,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每年的諾貝爾獎成果是如何產出的?中間有哪些趣事?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在不久前舉辦的 2021 中關村論壇上,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2013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邁克爾 · 萊維特(Michael Levitt)親臨現場,分析了基礎研究之于重大成果產出的重要性,并分享了獲得諾貝爾獎的一些 “小奧秘”。
諾貝爾獎產出成本非常高
“什么是基礎科學?它是意料之外的發現,是沒有辦法預測的?!?邁克爾 · 萊維特表示,DNA 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就是完全出乎意料的發現。
他引用神話故事 “斯里蘭卡的三個王子” 來解釋基礎科學。斯里蘭卡的王子們出海尋寶,一路上意外發現了很多原本沒有去尋求但很珍貴的東西。邁克爾 · 萊維特表示,基礎科學成果,往往也是“意外發現的有價值的物品”?!耙粋€科學發現,就像是中彩票一樣,很難按照計劃走,很難預測?!?/p>
如今,世界不斷走向開放,能否一個國家做基礎科學、一個國家做轉化工作、另一個國家做工程工作?“為何所有的國家都需要基礎科學?因為我們要教人們如何探索未知,每一個領域都需要鼓勵探索,這就是基礎科學的價值所在?!?邁克爾 · 萊維特說,各國要積極推動基礎科學的發展。
他認為,目前開展基礎科學研究的機構主要有兩類,一是大學的研究機構,二是類似醫學院這樣的研究機構。這兩類機構最有可能產出諾貝爾獎。
那么,產出一個諾貝爾獎,需要多少成本呢?邁克爾 · 萊維特以 2015 年各國在基礎科學上的投入為核算基數,估算了諾貝爾獎的產出成本。
據估算,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平均產出成本,在美國是 280 億美元;其他國家圍繞這個均值上下浮動?!斑@只是一個大概的概念,不是一個非常準確的數字?!?邁克爾 · 萊維特強調。
半數獲獎者與諾獎得主早有淵源
邁克爾 · 萊維特還發現,有一半的諾貝爾獎得主,或者本身就師承諾貝爾獎得主,或者在他們的職業生涯、研究生涯中,認識、共事于諾貝爾獎獲得者。
例如,英國生物學家和結晶學家馬克斯 · 佩魯茨與同事約翰 · 肯德魯一起,共同獲得了 1962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弗朗西斯 · 克里克和詹姆斯 · 沃森分別于 1948 年和 1951 年加入了馬克斯 · 佩魯茨的實驗室。后來,弗朗西斯 · 克里克和詹姆斯 · 沃森兩位科學家因闡述了 DNA 的雙螺旋結構,共同獲得 1962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我是幸運的,與上述兩位科學家(克里克和沃森)都有過共事的經歷?!?邁克爾 · 萊維特說。2013 年,他因為 “為復雜的化學系統發展了多尺度模型”,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這也導致了這樣一種趨勢:獲得諾貝爾獎越多的國家 / 高校,越有可能獲得更多諾貝爾獎。例如,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憑借充足的科研資金,吸引頂尖科學家入駐,100 多年里誕生了 20 多位諾貝爾獎得主。
5 個人的小團隊更合適
“我們需要非常充足的經費支持,一個團隊每年開支大約為 160 萬美元。我們需要小的團隊——大概 5 人左右的小團隊,那些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不會選擇 20 人的團隊規模?!?總結諾貝爾獎的規律時,邁克爾 · 萊維特表示。
“如果你們的團隊太大,建議大家找一個小一點的團隊?!?他說,“你們應該 2 個人組隊或者 3 個人組隊,最多不超過 5 個人組隊,做你們想做的任何研究,做最‘瘋狂’的研究??蒲胁灰ε路稿e,科學研究不犯錯,就不可能做出成果?!?/p>
在邁克爾 · 萊維特看來,科學研究不能有太多的官僚作風?!皩嶒炇一蛘呷魏谓M織,都有一定的官僚制度,但是我覺得應該去除這種制度,讓科學家更好地鉆研科學?!?他表示,“我們做實驗申請使用一種化學試劑時,不會去考慮試劑是否昂貴、是否需要得到領導的批準,只需簽上名字就可以把試劑拿走?!?/p>
科學研究也要 “趁年輕”。邁克爾 · 萊維特表示,對于科學家來說,早期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持續研究?!八?,高質量的基礎研究需要研究資金,也需要全職投入?!?/p>
聲明:本網所有文章(包括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edit@bio360.net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