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浙江省實驗室將在 5 年建設期內,每家投資要達到 100 億元左右。以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預備隊” 為目標,為浙江打造“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世界科創高地提供堅實保障。
近日,浙江印發《關于建設之江實驗室等浙江省實驗室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建設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為浙江省實驗室。在近日召開的浙江省科技獎勵大會上,4 家浙江省實驗室授牌成立。
根據《通知》,4 家浙江省實驗室以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預備隊” 為目標,堅持突破引領、學科交叉、綜合集成、國際一流的要求,整合一批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集聚和培養一批國際一流人才團隊,加快取得一批原創性、標志性、引領性成果,支撐引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為浙江打造“互聯網 +”、生命健康、新材料世界科創高地提供堅實保障。
布局基礎研究?首批省級實驗室應運而生
2019 年 11 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施意見》發布,圍繞完善基礎研究布局、建立基礎研究體系等方面提出要優化實驗室體系建設,推進之江實驗室爭取國家實驗室布局,建成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國家實驗室等內容。
據浙江省科技廳基礎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結合浙江目前打造 “互聯網 +”、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建設的需求,首批浙江省實驗室應運而生,主攻方向也各有側重。這四家浙江省實驗室,以服務浙江重大產業發展為目標,要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聚焦平臺性、綜合性、交叉性,面向重大科學問題和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化對接融通的引領陣地和源頭支撐。
據了解,之江實驗室牽頭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浙江省實驗室,已布局了近 50 項前沿研究項目,獲批承擔了 33 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在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積淀了一批重要的理論和技術創新成果。
西湖大學牽頭建設西湖實驗室(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浙江省實驗室),圍繞代謝與衰老疾病和腫瘤機制研究,計劃設置基礎研究、轉化應用、應急醫學三大中心。
阿里巴巴達摩院牽頭建設湖畔實驗室(數據科學與應用浙江省實驗室),將構建數據科學中心、前沿科技中心、產業應用中心三大基礎能力中心。
浙江大學牽頭建設良渚實驗室(系統醫學與精準診治浙江省實驗室),重點推進重大精神疾病、疑難未診斷疾病、血液與免疫疾病等疾病方向的系統與多組學及精準診治創新研究。
今年 5 月,浙江省科技廳印發《浙江省實驗室體系建設方案》,計劃到 2022 年,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通過產學研協同的方式建設省實驗室 10 家左右,重點圍繞 “互聯網 +”、生命健康兩大世界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和新材料等重點發展領域取得原創性重大科研成果 10 項,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 100 篇,相關領域科學研究能力和水平進入國際第一方陣。
創新體制機制?讓新型研發機構一展所長
“在之江做科研,沒有經費、編制的限制,也不用為繁雜的行政事務發愁?!?之江實驗室網絡健康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李勁松教授向記者說道,實驗室還幫助研究人員與省內三甲醫院快速建立合作關系,推動實現了多中心臨床數據的共享及深度利用。
作為全國首家混合所有制事業單位性質的新型研發機構,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創辦的之江實驗室,體制機制創新基因與生俱來,除了探索應用 “固定人員與流動人員相結合,專職與兼聘相結合,長短周期結合” 的多元化用人機制外,這一點在科研導向、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等方面均有體現。
“建設省實驗室,是浙江構建全域創新體系、提升創新效能的重要一環,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一次生動實踐,建設主體就體現體制機制的創新內涵?!?浙江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省實驗室應建立靈活高效的新型運行機制,鼓勵先行先試改革,確保實驗室在研究方向選擇、科研立項、技術路線調整、人才引進培養、科研成果處置和經費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權。
無獨有偶,實行與國際接軌的長聘準聘教研人員聘任體系的西湖大學,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已逐漸形成了一支國際化、年輕化的人才隊伍。西湖實驗室以此為基,提出到 2022 年,要組建 4 到 6 支國際頂尖團隊,引進培育 60 名高端學術人才,從而打造一支高層次研究團隊。
“機制創新,也是良渚實驗室的一大任務,實驗室在探索混合人事管理制度?!?浙大醫學院副院長許正平說,尤為重要的是,良渚實驗室有大量的臨床合作機構,更加側重對民生健康和醫患問題的關注。
該負責人表示,科技部門也將引導實驗室采用責任期考核和績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導向明確、激勵約束并重的評價指標體系和動態監測制度,實行 “代表作” 制、“標志性成果”制,探索 “里程碑式” 考核等多種方式綜合評價。
融合產學研用?“全鏈條” 模式下成果加快落地
在 0.3 秒內自動完成髖關節置換手術前的定位和測量,相比傳統 AI 方法精度提升 2.3%……7 月 9 日,阿里達摩院公布了一項醫療 AI 研究成果。據達摩院算法專家透露,該研究成果已被醫學影像分析行業的頂尖協會 MICCAI?2020 收錄,有望于 7 月底在醫院上線應用。
阿里達摩院院長助理劉湘雯介紹說,達摩院的 AI 科研能力國內領先,目前已經在工業、遙感、醫療、城市大腦等多個生活場景中 “上崗”,落地了多項研究成果?!昂蠈嶒炇液桶⒗锇桶偷娜粘I務無縫銜接,通過科研創新 + 應用場景的方式,能夠提升成果轉化效率?!?/p>
如今,浙江省正著力構建 “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 十聯動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首批浙江省實驗室構筑三大科創高地,需要高效的成果轉化模式作為支撐。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西湖實驗室主任于洪濤介紹道,西湖實驗室的工作是要做重大生命現象及規律的第一發現者、重要生命科學手段的發明者,這樣才能擁有原創的知識產權,轉化嶄新的成果,還希望通過立足基礎研究,結合成果轉化、臨床應用,從基礎到轉化,打造 “全鏈條” 實驗室。
記者了解到,從專利申請、法律咨詢到投資人談判,西湖大學設有專業的團隊全程對接成果轉化,西湖實驗室也將應用這一轉化模式;良渚實驗室已將全鏈條研發共性支撐設施、未來醫學創新基金、分塊分階段探索公司化運作、成果轉化專業化服務等列入實驗室發展計劃;之江實驗室成果通過在項目初期與企業共同投資研發、以基金形式參與后續轉化等方式,已對接 6 家上市公司實施成果轉化……
據了解,首批浙江省實驗室將在 5 年建設期內,每家投資要達到 100 億元左右。在省市縣財政聯動支持的同時,帶動社會資本參與,從而實現更多前沿技術突破以及撬動科技成果轉化。
聲明:本網所有文章(包括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edit@bio360.net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